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,没有利益瓜葛。但有一天,小李突然给老张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。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,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,不借不好意思,就给了小李2万。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,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,老张也不好意思催,最要命的是,小李总是躲着老张,半年也不敢露面,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。 这种情况,在现实中太常见了。本来是出于友谊、善意,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,兄弟生分。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? 首先,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。如果是消费,最好哭穷推掉。如果是生意周转,确定对方有能力、有信用偿还,在做考虑。如果对方闪烁言辞,或者隐瞒用途,一定不要借。 人不可靠,借钱必打水漂。有很多人,不存感恩之心。无论你如何帮助他,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,也不会记你的好,只会对你心生埋怨。 其次,怕不借伤感情。很简单,直接资助,不要求偿还。说清楚,是给的,不要还。比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,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。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,然后资助1000元,不要求还。 这样,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,谁也不会难看。记住一句古话:杯米养恩人,斗米养仇人,不是帮的越多越好。在别人急需帮助时,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。如果不分情况持续性的帮扶,会滋生他人的贪欲。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,他给我讲起了“卖糖”哲学。他说,当你卖一斤糖给别人的时候,首先要少给,慢慢的往秤盘里加,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,认为你这个人特厚道。 话又说回来,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,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,买者就会渐生怨恨,认为你吝啬抠门。同样是卖出一斤糖,策略不同,结果迥异。 其实,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,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,让别人极度需要、在心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,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。人是有欲望的,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,这就是欲壑难填。 |